活在感官里——這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隨著閱歷的增長,人的感官會鈍化。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,有一根頭發(fā)絲兒掉在身上,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,那種難過不斷地膨脹,會哭鬧起來,又說不出所以然,惱得媽媽要打人。那時覺得這是天大的痛苦,可媽媽覺得那甚至根本不能算得什么“感覺”。長大以后才慢慢發(fā)現(xiàn),頭發(fā)粘在身上的那種刺癢感,似乎越來越淺淡了,有時候甚至不能意識到,意識到以后,也并非覺得那么難以忍受了。
這并不是因為我們的皮越長越厚——好吧好吧,就算這也是因素之一——而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過濾、分類了外界的刺激:構(gòu)不成威脅的,我們便“無意識地”降低了敏感度,可能造成傷害的,我們便相應(yīng)有意地提高了敏感度。
換言之,我們很多時候是活在“大腦引導(dǎo)為主、感官刺激為輔”的“主觀感受”里。這種“主觀感受”更多的是受制于我們的過去,夾雜了太多的記憶的牽繞,它來自于大腦深處,而非外界刺激。我們與外界最直接的媒介失去了主要發(fā)言權(quán),反而是后天形成的思想取而代之,并占據(jù)了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這種趨勢會愈加明顯。所以說,活在感官里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活在感官里,并不代表著活在本能里,這二者有著本質(zhì)的不同。前者是指對外界刺激“直接接受并消化”的一種生活方式,是一種“內(nèi)化”;后者則是指人對外界“從自身欲望出發(fā)”而展開行動的“外顯”。簡而言之,前者作用于自己,后者作用于他人?;钤诟泄倮铮吹教炜毡阌X得開闊,踩到地面便覺得踏實,看到紅色就會興奮,看到藍(lán)色便會憂傷;聽到音樂就幸福,聽到噪音就心慌;如此,喜怒哀樂便能夠單純許多吧?沒有那么多復(fù)雜的感受,生活就變得純凈了許多,活得便輕松得多。
經(jīng)歷的東西越多,思考得越多,得到的主觀感受越多,每天從主觀感受得到的信息也越多。事實上呢?那些讓你產(chǎn)生聯(lián)想的,會比你直接從外界得到的東西更有益么?假如不能讓你更幸福的,就丟掉,或者放在心底某個安全的地方,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看看。假如讓你幸福過的,那就好好收藏,新的一天還會有新的幸福,不要讓得到新的幸福的機(jī)會,在你“反芻”的時候溜走。
為什么把最初的那個自己收起來,不再用我們“天然的”生活方式繼續(xù)生活呢?為什么不回歸單純呢?朋友說有些東西會慢慢改變,那說明我長大了。長大和單純有必然的聯(lián)系嗎?應(yīng)該不是“零和”的吧?我思索了好久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單純不是不思考,不是幼稚,只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。成長也不是代表暗黑,不是爾虞我詐,只是一種經(jīng)驗隨時間累加的動態(tài)行為。單純可以是很成熟的單純,成長也可以是很單純的成長?;钤诟泄倮?,就是回歸本性、回歸單純的一種生活方式。人生在世,總歸要盡可能地讓自己幸福一點兒。
所以不妨試著享受電臺男DJ低沉磁性的聲線,管他說什么呢!不妨試著享受風(fēng)吹過頭發(fā)的生動,管他發(fā)型亂不亂呢!不妨試著享受斜前方那位女孩美好的背影,管他車?yán)飺矶掠卸嘁兀〔环列蕾p不同人臉上各種豐富的表情,管他火車擠不上去要不要緊呢……